理论文章

打造精品 推进年鉴事业持续发展

时间:2015-10-21 信息来源: 点击: 次

  《淄博年鉴》创办22年来,坚持“据求实之本,走精品之路,为社会服务”的办刊指导思想,在提高年鉴编纂质量上下工夫,为把《淄博年鉴》打造成精品,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创新。1995年,在首届全国地方综合年鉴评比中,《淄博年鉴》获综合奖一等奖,之后历届评比始终保持这一荣誉。在山东省历届年鉴评奖中,《淄博年鉴》一直蝉联特等奖。2005年,《淄博年鉴》获得首届“山东省年鉴奖”。2007年,《淄博年鉴》(2006)又获得第三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一等奖。

    一、树立精品意识,创新年鉴编纂,探索地方特色之路
  22卷《淄博年鉴》总计2000万字、近10万册,共发布重要的信息资料2.2万余条,刊载淄博风光图片和业绩采风等彩色、黑白插图近3000幅。20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打造精品,创新发展。
  1.重视年鉴框架的调整,在稳中求新、求变。年鉴框架是年鉴编纂的基础,决定着年鉴的选题方向和范围。年鉴框架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一部年鉴的质量高低。《淄博年鉴》从创刊就非常重视框架的搭建、设计,经过20多年的实践,框架结构日臻完善和优化。在内容结构上,一般设3个层次(个别情况下分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部类,第二个层次是部类下的分目,个别部类设置次分目;第三个层次是分目下的条目,条目是反映年鉴实际内容的主体部分。在保持篇目结构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我们每年都要依据全市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框架设计、部类结构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及时进行局部调整和充实。近年来,我们还加大了随文照片和图表数量,力求使年鉴在表现方式上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
  2.重视年鉴内容的创新,突出地方特色和年度特色。地方综合年鉴是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我们把特色选题作为突出淄博地域特色的灵魂。淄博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城市和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齐国故都、聊斋故里、陶瓷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为较好地反映淄博的特点,我们在篇目设置上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创刊之初,在“工业”部类中设立“陶瓷工业”分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外经贸、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经济成为淄博市经济发展的“三个亮点”,增加了“外经外贸”、“民营经济”和“经济园区建设”部类;增加“区县领导论坛”部类,展示各区县在经济发展中的新做法和新成就;在淄博市被列入山东省区域发展规划后,增加了“半岛城市群--八城市对比资料”分目。从2004卷起设置“市情调研”等部类,邀请有关专家撰写稿件,从深度、广度及纵向、横向各方面探讨、挖掘淄博的自身发展优势。
  在反映地方特色的同时,也注重年度特色,对各个年度内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都在每部年鉴上设置专文或专条进行相应记载。2004年卷设立“防治‘非典’”部类,把淄博人民抗击“非典”的过程全方位、立体化地记录在史册中。2004年,淄博籍运动员杜丽在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打破奥运会纪录,夺得了二十八届奥运会及中国代表团第一枚金牌,实现了淄博市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我们在2005卷中除文字记述外,增加彩色图片,突出这一内容。2004年7月,国际足联宣布世界足球起源于淄博市临淄区;2005年5月,淄博临淄足球起源地代表赴瑞士参加国际足联百年庆典,接受国际足联颁发的足球起源地认定证书。我们在2005、2006两卷中分别以文字和图片反映这些重大事件和活动。2006年,适逢《淄博年鉴》创刊20周年,设置“纪念创刊20周年专辑”,时任市长、市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刘慧晏亲笔撰写题为《存史为鉴把握当前筹划未来》的文章;增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翔实记录2005年全市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全过程;增加“学习贯彻《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部类,邀请市领导和区县主要负责人撰写文章。利用正文版面空白处,刊登“齐国历史人物”、“蒲松龄故居名人题咏”、“淄博旅游景点”等资料,增加年鉴的可读性、知识性。实践证明,通过对资料内容的把握,适当调整年鉴框架设计,凸显年鉴的地域特色和年度特色,是提高编纂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发挥服务功能,努力扩大影响,探索提高社会效益之路
  第一,利用年鉴的导向价值,使之起到决策参考和战略指南作用。领导者掌握社会发展状况、预测发展趋势、确定战略目标时,都需要全面、准确、科学的市情资料作参考。《淄博年鉴》记述的既有历史,又有现状;既有土地面积、物产资源等自然情况,又有经济发展、科学教育文化等社会情况;既有近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典型人物、典型经验,又通过客观数据和资料反映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问题,为领导全面了解淄博市总体情况,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这是其他工具书所无法替代的个性作用。为发挥年鉴的资政、借鉴作用,我们每年都送出一部分《淄博年鉴》,使《淄博年鉴》成为市、区县各级领导的案头必备书;采取拓宽售书渠道方法,让各部门、各行业都存有《淄博年鉴》,作为有关领导的重要参考书;积极进行宣传,让到淄博的投资者考察市场时,把《淄博年鉴》作为了解市情的首选之书。
  第二,利用年鉴的媒介价值,使之成为横向联系和了解淄博的窗口。年鉴全面、系统地记载本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承载了准确、可靠、翔实、权威的信息。利用年鉴这个载体和窗口,全市各部门、各行业的总体状况及自身特点在年鉴中都可以得到客观地反映和记载,可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在年鉴编纂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加强了资料筛选工作,努力使《淄博年鉴》在促进各行各业的改革开放,促进地区间、行业间的横向联系,以及推介淄博、招商引资、促进旅游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淄博市情资料库于1999年建成,现已成为淄博地区信息量最大、信息面最广、信息最具权威性的专业地情网站。其主体内容之一,就包括22卷《淄博年鉴》的全部信息资料。淄博市人民政府网站在《走进淄博》栏目中,链接了淄博市情资料库中《淄博年鉴》的所有内容。
  第三,利用年鉴的历史文化价值,使之起到传播文化和积累史料的作用。我们始终将年鉴编纂过程作为传播文化和积累史料的过程,在文化含量和史料的真实性、丰富性上下大力气,以保证从年鉴上就能直接得到经得起时间检验、真实可靠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资料,使之成为研究淄博历史传承和变迁最具权威性的载体。一些学者因为科研的需要,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许多单位编写本单位志书,需要查阅《淄博年鉴》,我们都会热情地为他们免费提供服务。

    三、加强体制建设,编纂精品年鉴,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1.积极争取领导支持,是年鉴工作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对《淄博年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市委书记刘慧晏担任淄博市市志编纂委员会名誉主任,市长周清利担任淄博市市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分管副市长担任第一副主任。各级、各部门领导都对年鉴编纂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党委、政府的支持为年鉴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2.培养、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架构稳定的编撰队伍,是提高年鉴质量的坚实基础。市委书记刘慧晏在纪念《淄博年鉴》创刊20周年的祝贺文章中指出:“无论是对资政还是对历史研究而言,年鉴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从事年鉴工作,虽然默默无闻,却是十分光荣而有意义的。而对于年鉴工作者来说,要想称职地把工作做好,除了必须具有良好的史德、史识、史才之外,同时还要对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准确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号召大家:“修身求知、团结创新、奋发上进、争创一流”,得到同志们的积极响应。多年来,我们围绕创新年鉴工作、提高年鉴质量、加快成书速度、提高发行数量等课题,组织年鉴编辑人员进行业务学习、理论研讨和交流活动。经过20多年的实践锻炼,我们已具有一支政治素质较高、文字能力较强,熟悉本地、本系统情况,并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编撰队伍。
  3.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编辑、审稿、校对工作程序,是编纂精品年鉴的制度保证。提高编纂质量,必须有制度保证。通过摸索,我们逐步建立并实行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组稿、编辑、审稿、校对工作程序。第一,提前做好组稿阶段工作。每年12月中下旬,以市志编纂委员会文件印发下一年的年鉴组稿方案通知,并以附件的形式提出年鉴行文要求。第二,在稿件进入编辑流程后,坚持五审定稿。第三,实行六校制度,确保成稿质量。在印刷环节已完成三校的基础上,再进行三校。


周村招商
掌上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