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

培育地方历史记忆 让方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时间:2015-11-20 信息来源: 点击: 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正值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热潮之际,在美丽的泉城济南召开全省方志理论研讨会暨方志期刊座谈会,研究交流地方志工作,共商发展良策对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会议安排,我将淄博市周村区的史志工作情况,特别是创办《周村史志之窗》的情况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抢抓机遇,明确地方志工作的目标思路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一语道出了历史对于我们今天改革发展的重要借鉴作用。周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商业发达,是著名的鲁商发源地,素有天下第一村金周村旱码头之美誉。深入挖掘宣传周村历史,整理提炼其独特的商埠文化,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围绕提高地方志开发利用水平,加大史志成果的转化利用力度,拓展史志工作新领域。我们通过广泛调查研究,确定了周村史志工作新思路,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抢抓淄博市建设文化名城的大好机遇,围绕建设富而强、精而美的幸福周村,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着力推动志书年鉴编纂,着力进行地情资源开发,着力创办地方志期刊,让地方志成果更好地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工作中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史志部门寂寞清苦、关门修志、社会关注度不高、思路及工作局限性大等短板,确定了吸收社会各方力量开门修志,真实还原记录地区发展史;挖掘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多渠道收集、整理周村传统商埠文化,培育地方主流传承文脉的工作重点。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我们成立了20多人的区史志编纂顾问团,聘请高水平的地方史专家,返聘退休的老主任加入编辑队伍,充分发挥老同志阅历丰富、熟悉周村历史的优势,为史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作中,通过组织开展史志资源开发利用调研年活动,依托《周村史志之窗》这一载体,让地方史志研究者、爱好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文化强区建设和弘扬鲁商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通过加强与各界领导学者的交流,尤其是争取国家和省市社科研究机构专家教授的支持帮助,不断提升稿件质量,不断提高刊物品位;通过召开区史志编纂顾问团成员及撰稿人员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多渠道、多层面挖掘历史,使周村史志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二、强化载体,拓展地方志工作领域

为弥补周村区第一轮修志在资料收集、鉴别、运用及人物事件上的缺憾经过反复磋商研究,2012年初,我们确定创办《周村史志之窗》,通过这一载体将新发现和新的历史资料通过区史志部门的鉴别整理,编印传播开来,做为编修志书的补充。将创刊的宗旨定位为:挖掘整理周村历史,介绍宣传商埠文化,鉴别汇集地方史料,全面传承周村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及旅游业发展。该期刊共设有专家周村、周村历史研究、周村史料、商埠文化、周村老字号、历史人物、口述历史等七大板块。以通俗的文字、历史的图片,展示周村历史上的动人片段,延续周村的人文脉络,传播周村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商埠文化。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史志办领导的认可支持,刘秋增主任亲自为刊物写了刊名。截至目前,《周村史志之窗》共刊发16期,刊载稿件200余篇。该刊在挖掘地方历史文献方面,刊载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对周村城市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和有关文章,挖掘了一批珍贵的档案文物资料,填补了周村历史研究的空白。如:周村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周村历史上第一次被设立为市级行政单位,清代周村被列为自开商埠,周村在国内知名的民族工商企业,诸多基层文化史等资料,都是研究周村历史、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在挖掘地方史料方面,史志之窗连载的周村历史大事记,上至一亿二千万年以前,下至明嘉靖年间,收录了原来缺少的170多条大事,填补了第一本志书的空白,这一突破为完善丰富周村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省市的史志研究与保存提供了宝贵资料。在地方史专题研究方面,刊发了关于周村丝绸、周村铸造业、名门望族、工人运动、抗日英烈、周村烧饼等专题研究文章,引发了对周村历史的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进一步做好刊物板块完善和内容丰富工作,不仅注重挖掘历史,还突出记录当代重要史料。我们相继采访了著名科学家、中科院原副院长李振声院士、当年参与解放周村的华野九纵宣传部长罗义淮之子罗小兵及英国传教士、驻军148医院前身复育医院创办人希荣德之女希茹兰等,采访了我区当年参加中共九大的党代表刘秀珍,中国第一批劳动模范蒋瑞芝等,为挖掘周村历史积累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宝贵资料,填补了周村区志在这些方面的空白。李振声院士欣然为本刊第五期题写了刊名。此刊物集内容真实,品味文雅,融资料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现已成为史志工作者沟通左右的渠道、上下交流的平台、内外联系的桥梁、抚今追昔的纽带;成为史志编研的重要载体,地方史研究的园地,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

    三、力推五进,让史志成果遍地开花

《周村史志之窗》既是史志普及读物,又是史志成果发布的平台。内容来自于社会大众,必须面向社会大众发行,才能发挥最大效益。许多中小学生身在周村,不了解周村;许多机关公务员工作在周村,对周村区情一知半解,这与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是不相适应的。为此,我们开展了史志成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酒店(宾馆)的五进活动。通过发放《周村史志之窗》等相关史志资料,让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和年轻人更加了解周村,培养他们投身家乡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他们敬业爱岗、奉献周村的热情,增强了为建设富而强、精而美幸福周村建功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周村史志之窗》现已成为广大干部职工、中小学生了解家乡历史的重要媒介,成为外地人了解周村的重要窗口,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刊发初期,区委书记韩昆山同志曾几次在常委会上要求大家无论多忙都要认真读一读《周村史志之窗》,指出一些文章对现实工作很有借鉴作用。不仅如此,经常有些社会人士通过领导介绍等各种渠道,来讨要《周村史志之窗》。今年七月,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部署要求,我受区政府主要领导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了近几年来的史志工作情况,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路走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史志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做好史志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认知。作为史志队伍的一名新兵,在推进史志成果转化利用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省市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周村史志之窗》的编纂水平尚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们将下大力气进行改进。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仁们不吝指正。

周村招商
掌上周村